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
卢纶〔唐代〕
白须宗孙侍坐时,愿持寿酒前致词。
致词何所拟?愿自边城始。
边城贵者李将军,战鼓遥疑天上闻。
屯田布锦周千里,牧马攒花溢万群。
白云本是乔松伴,来绕青营复飞散。
三声画角咽不通,万里蓬根一时断。
丰州闻说似凉州,沙塞清明部落稠。
行客已去依独戍,主人犹自在高楼。
梦视旌旆何由见,每值清风一回面。
洞里先生那怪迟,人天无路自无期。
砂泉丹井非同味,桂树榆林不并枝。
吾翁致身殊得计,地仙亦是三千岁。
莫着戎衣期上清,东方曼倩逢人轻。
注释
① 李将军:指汉李广。匈奴称他是飞将军。
② 屯田:用戍卒开荒种田。
③ 攒花、布锦:都是形容词。是说马群色杂如攒花,田园齐整如布锦。
④ 白云:指送别的那人。
⑤ 青营:指本人的营寨。
⑥ 画角:军乐。
⑦ 丰州:唐朝时的丰州,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旗与麟州接连。
⑧ 凉州:在甘肃。
⑨ 旌旆:指送别的那人。
⑩ 洞里先生:仙人。
⑾ 这几句是说我们两人志趣不同,行径各异,相见无期。
⑿ 地仙:指地上的神仙,这里指别者无意功名,归隐修仙。
⒀ 戎衣:军人的服装。
简析
《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》是一首七言古诗。此诗以白须宗孙献酒开篇,铺陈出一幅边塞的壮丽画卷,赞美了李将军及边城繁荣,显示出诗人希望边疆安宁的愿景;随后笔锋转至描写边疆孤寂与离别之苦,表达了深切同情与怀念;最后以自然景象喻人生选择,劝诫世人勿迷功名,应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。全诗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,显示出诗人非凡的品格和一片诚挚的忧国忧民之心。
卢纶
卢纶(739年—799年),字允言,河中蒲州(今山西永济县)人。唐代诗人,大历十才子之一。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,遇乱不第;唐代宗朝又应举, 屡试不第。大历六年,经宰相元载举荐,授阌乡尉;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,秘书省校书郎,升监察御史。出为陕州户曹、河南密县令。之后元载、王缙获罪,遭到牵连。唐德宗朝,复为昭应县令,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,官至检校户部郎中。不久去世。著有《卢户部诗集》。 323篇诗文 57条名句
师说
韩愈〔唐代〕
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吾师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
嗟乎!师道之不传也久矣!欲人之无惑也难矣!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,犹且从师而问焉;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学于师。是故圣益圣,愚益愚。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;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。彼童子之师,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,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。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师焉,或不焉,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不耻相师。士大夫之族,曰师曰弟子云者,则群聚而笑之。问之,则曰:“彼与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,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”呜呼!师道之不复,可知矣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齿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欤!
圣人无常师。孔子师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
李氏子蟠,年十七,好古文,六艺经传皆通习之,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