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及注释
译文
明媚的月色下春光和暖,处处都涌动着春日的生机。
采桑时要将竹筐装满桑叶,疲惫时便在繁枝浓荫下歇息。
注释
和景:春天宜人的景色。
春心:春景所引发的意兴或情怀。
简析
此诗以令月和景勾勒春夜和煦之景,处处动春心借景传情,暗写春日生机萌动;后两句聚焦采桑女,挂筐须叶满见劳作专注,息倦重枝阴以枝荫歇息场景,于平实中透出劳动之辛与自然之适,全诗语言清新,以白描手法绘春景写农事,尽显田园生活的质朴诗意与春日蓬勃气息。
铜爵妓
江淹〔南北朝〕
武皇去金阁,英威长寂寞。
雄剑顿无光,杂佩亦销烁。
秋至明月圆,风伤白露落。
清夜何湛湛,孤烛映兰幕。
抚影怆无从,惟怀忧不薄。
瑶色行应罢,红芳几为乐?
徒登歌舞台,终成蝼蚁郭!
盲人摸象
《大般涅盘经》〔南北朝〕
昔印度有瞽者四,相友善。然各自命为智者,人亦因以智者目之。一日,四瞽者立谈道左,有声跫然而至,询诸人,知其为象也。其一人日:“象之形究何若,吾辈向者徒事臆测,今日可实验而知矣。”众皆日:“善。”于是相继而至象前,扪其体以测其形。四瞽者:一长而伟,立于象侧,扪其身,上下左右,摩挲殆遍,觉坦然一片也。一短而小,拊象之足。第三人握象鼻。第四人仅触象齿。既而各举象之形以相告。长而伟者曰:“象之形殆如墙,广而平,岸然而高者也。”短小者进而斥之日:“象之体若树干。汝以为墙,不亦谬乎!”第三人曰:“象之形,非墙非树,有类水管。”第四人前致词:“汝三人何其各逞己见,而比拟不伦也!夫象,其润如玉,触手可爱,直一长梃耳。”四瞽争辩,纷呶不已,旁观者皆大笑。